蒙古语源自呼伦贝尔成长、壮大后走出的蒙古尼伦——迭儿列勤部的方言。
一个民族共同体的形成,应具备共同地域、共同的语言,表现在共同文化上的共同心理素质。当成吉思汗建立起大蒙古国之前,蒙古高原上的各部落人都是游牧狩猎人,他们衣食住行、文化、宗教、风俗习惯、生活和生产方式大致相同。大蒙古国建立后,有了共同的地域,唯有各部落人的语言尚有差异。当时蒙古高原上游牧狩猎诸民族所操语言基本上属于阿尔泰语系的突厥语族和蒙古语族。但突厥语不同于蒙古语。成吉思汗统一蒙古高原诸部族后,战败归顺的突厥语族部落人被分散编入各千户,逐渐使用占统治地位的蒙古语,三四代以后便完全说蒙古语了。如乃蛮人,在元朝文献中,元朝前期尚被视为色目人,后期已被称为蒙古人。因此到元朝后期至14世纪前叶时,蒙古民族共同体已完成其形成过程。由此可见,语言在民族共同体的形成中,是一个最重要的元素。那么,蒙古语最早的起源地又是在哪里呢?
蒙古起初并无文字,1204年成吉思汗俘获乃蛮部的掌印官塔塔统阿后,得知他深通本国文字,便让他用畏兀儿字教太子、诸王及贵族青年学习畏兀儿字,并用畏兀儿字拼写蒙古语,自左向右竖写。后来,成吉思汗正式下令用这种文字发布命令、登记户口、编制成文法等。畏兀儿字蒙古文不仅通行于蒙古,而且通行于四大汗国。畏兀儿字蒙古文的出现,对传承蒙古族文明和对蒙古民族政治、军事、经济、文化、外交等方面的发展都起到了重大作用。成吉思汗的《大札撒》就是用畏兀儿字蒙文写成的。在成吉思汗建大蒙古国46年后的1252年写毕的记载成吉思汗和窝阔台汗历史的畏兀儿字体的蒙古文《蒙古秘史》,在采写和记录他们事迹的时候,都是使用从呼伦贝尔走出去的蒙古尼伦——迭儿列勤部的方言。畏兀儿蒙文之后创制的八思八蒙古文字,也是根据孛儿只斤“黄金家族”所使用的蒙古尼伦——迭儿列勤方言创制的。
在14世纪,这个方言至少已经统治了迁居大都和长城一带的蒙古人,这从1252年写毕的《蒙古秘史》中所用的语言记录中可以看得出来。而蒙古尼伦——迭儿列勤方言,最早是从呼伦贝尔发源的。
著名蒙元史学者亦邻真先生断言:
可以不无根据地推断,起源于呼伦贝尔草原之后逐渐推广到克鲁伦河流域的尼伦——迭儿列勤蒙古部落方言成了蒙古语的基础。
在《蒙古秘史》里有很多达斡尔语。亦邻真先生对此发表见解说:
在我国境内几乎可以找见除阿富汗莫卧儿语之外的一切蒙古语族语言和方言。达斡尔族现居呼伦贝尔,达斡尔语比起其他蒙古语言和方言来说,在语音和词汇上更接近于《蒙古秘史》的语言。从地理位置上,我们可以推知达斡尔语是从呼伦贝尔古蒙古方言发展起来的。这就可以帮助我们理解蒙古语的故乡在哪里了。
呼伦贝尔旅行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