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伦贝尔鄂温克族

04-22   人喜欢  呼伦贝尔旅游


鄂温克,意为“住在大山林中的人们”。由于历史上的分散迁徙而造成的居住地区的不同,曾有“索伦”、“通古斯”、“雅库特”等名称,1957年统一族称为“鄂温克”。

鄂温克语属阿尔泰语系,满——通古斯语族,鄂温克语支。在日常生活中,鄂温克人多数使用本民族语言。无本民族文字,牧区通用蒙古文、汉文,其他地区通用汉文。

自17世纪初,鄂温克族迁入大兴安岭两麓狩猎和游牧,后来逐渐形成4个分布地区:一是在海拉尔河、伊敏河、辉河流域聚居的,以草原畜牧业为主;二是在嫩江西岸大分散小聚居的,从事农副猎业;三是在陈巴尔虎旗北部聚居的,从事草原畜牧业;四是在大兴安岭北部深山密林中从事狩猎业的使鹿部落(详见敖鲁古雅鄂温克民族乡)。

1958年8月1日,成立鄂温克族自治旗。在鄂温克民族其他聚居地区先后建立了8个民族乡(苏木)。


2009年,呼伦贝尔市鄂温克族共有29321人,其中鄂温克族自治旗10979人。

鄂温克人善骑射,清朝把居住在嫩江流域的鄂温克人编入布特哈八旗,并被派往新疆等地远征、戍边。他们也是1732年被清廷从嫩江流域派驻呼伦贝尔草原的主要组成部分,驻牧海拉尔河、伊敏河流域,后被编为“索伦八旗”。

在漫长的迁徙历史中,由于分散聚居,各部落间生产生活方式的差异也产生了。从事草原畜牧业者,其服饰、饮食和居住、交通等习俗和活动与蒙古族接近;在岭东农区从事农猎生产者则受着汉族和达斡尔族生活方式的影响;唯在深山密林中从事狩猎的使鹿部落保持着独特的生产生活方式。但鄂温克族在婚丧、礼仪和节庆等诸多方面始终保持着本民族独有的特色。每年的6月18日为鄂温克族共庆的“瑟宾节”。

新中国成立后,鄂温克族同草原上的其他民族一样,开始了崭新的生活。一大批本民族的干部和知识分子成长起来,管理着自治旗和民族乡的事务。鄂温克族自治旗由一个纯牧业旗发展为畜牧业、煤电能源、森工和林畜产品加工业全面发展的、年财政收入达13.7亿元的经济强旗。2009年全旗国内生产总值达53.7亿元。民族的素质不断提高,现代化建设的成果使鄂温克草原日新月异,苏木、嘎查的电灯,轮牧包房里的音响、穿梭搬运货的汽车、圈羊的摩托车……已构成草原新的图画,鄂温克猎民的新居在林海中熠熠生辉。
精彩推荐
想起好听且有意义的蒙语

想起好听且有意义的蒙语

蒙古人名字的含义,例如毕其格图—知书达理;乌云达赉—智慧的海;格日乐—

呼伦贝尔传说故事之呼伦

呼伦贝尔传说故事之呼伦

呼伦湖和贝尔湖的传说,呼伦贝尔不像现在这样是辽阔无边的大草原。贝尔和呼

蒙古人名字之蒙古女人名

蒙古人名字之蒙古女人名

蒙古人名字之蒙古女人名字,女人是人类的花朵。同样,蒙古女人的名字也是人

呼伦贝尔草原上蒙古族独

呼伦贝尔草原上蒙古族独

呼伦贝尔草原上蒙古族独特的杀羊方法,在呼伦贝尔草原看蒙古族牧民杀羊,真

呼伦贝尔大草原

呼伦贝尔大草原

呼伦贝尔草原位于大兴安岭以西,是牧业四旗——呼伦贝尔新右旗、呼伦贝尔新